微信截图_20230803113732.png

课程介绍:

高一政治主观题复习策略与答题技巧

(统编版必修3)

第三单元 全面依法治国(一)

第一部分 知识体系构建

线索一:明确以下三个问题

(一)依法治国是什么、为什么、怎么样?

(二)由国家政策的出台过程领悟党的领导、人民当家作主、和依法治国的统一?

(三)回忆《政治与法治》第三单元,列举涉及到依法治国的知识点?(夯实基础)

(一)依法治国是什么、为什么、怎么样?

(1)什么是依法治国?

①依法治国的含义: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,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管理国家事务。

②依法治国的主体:

③依法治国的核心和依据:①核心是依宪治国。宪法是实行依法治国的根本依据;

④依法治国的根本目的:

⑤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:

⑥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:

⑦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原则:

⑧依法治国的长期基础性工作是:

⑨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:

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新方针(基本要求):科学立法,严格执法,公正司法,全民守法。

2.依法治国的老方针(基本要求):有法可依、有法必依、执法必严、违法必究。

有法可依是(指立法)依法治国的前提。有法必依是依法治国的中心环节。执法必严是依法治国的关键。违法必究是依法治国的重要保证。

老十六字方针:“有法可依”是从引导国家进入依靠法律制度实现管理秩序的规范而言的。“有 法必依”强调的是对法的依循,侧重于对执法过程的要求。“违法必究”强调的法律面前的人人平等。

新十六字方针:“科学立法”目的是通过立法筑牢制度和权力笼子,不仅仅有法可依,更加注重立法的质量。“严格执法”既突出了执法遵循,又强化了对法的实施。“公正司法”不仅体现了执法必严,也强调执法的公正性,更能体现执法为民,与秉公执法这一法治精神的统一,满足法治服务于公正的价值要义。“全民守法”不仅体现的是平等,还明确了全民作为守法的主体。

(2)为什么要坚持依法治国?

①必要性:我国在实施依法治国中存在的问题:法制不健全;行政执法效力有待提高;司法公正有待提高;公民的法律意识有待增强。

②重要性:A 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。市场经济本质上是法制经济。只有用健全的法律法规规范、引导和制约人们的经济行为,才能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,才能维护好、实现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,促进经济和社会全面、协调、可持续发展。

B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要求。依法治理社会秩序才能促进社会和谐,保证国家长治久安,才能维护人民的经济、政治、文化权益,从根本.上实现人民当家作主。

C依法治国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,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条件。社会文明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。

D依法治国是党和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。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,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。依法治国是社会进步的重要体现,是现代社会的重要标志。

课程目录:

高一政治1.1.mp4

高一政治1【课堂笔记】主讲课中笔记.pdf

高一政治2.2.mp4

高一政治2【课堂笔记】主讲课中笔记.pdf

高一政治3.3.mp4

高一政治3【课堂笔记】主讲课中笔记.pdf

高一政治4.4.mp4

高一政治4【课堂笔记】主讲课中笔记 (1).pdf

声明:本站所有文章,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,均为本站原创发布。任何个人或组织,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,禁止复制、盗用、采集、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、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。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,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。